济宁市人民政府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市体育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01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体教融合建设体育强市的建议》
文章栏目 : 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2025-04-02 17:04:01浏览量 :
尊敬的文艺、体育、新闻出版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体教融合建设体育强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济宁市体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体育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普及推广青少年体育为抓手,努力推动体教融合深入开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焦“一个理念”,凝聚以体育人合力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育人理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压实三级责任。联合市教育局制定《济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方案》,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和长期目标。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全市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坚决守好反兴奋剂底线。对16届市运会参赛运动员实行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并开展反兴奋剂教育拓展活动7场次,在赛场、运动队驻地、餐厅张贴海报96张,设置展板条幅32个,发放“口袋书”2000本。通过全覆盖、多轮次的反兴奋剂教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树立“拿干净金牌”理念,掌握反兴奋剂知识,真正做到健康参赛。联合市教育局转发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测试反兴奋剂工作的通知,共同落实排查我市未成年运动员使用生长激素和兴奋剂情况,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

二、创新“五种模式”,破除体教机制壁垒
星空体育中国
一是创新选材模式。建立完善选材、注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工作机制,积极与市教育局加强沟通合作,联合向各县市区及市直学校下发运动员选材通知,通过科学选材和训练,为市队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共同推动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创新用人模式。充分运用金牌运动员安置政策,将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到普通中小学校,既可以更好地普及专业体育技能,又可以发现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选拔组建体育后备人才梯队,为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合作,运动员高中(中专)学籍挂靠学校,解决省运会结束后运动员就读考学问题。三是创新评优模式。联合市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结束后,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教师进行评优,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与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四是创新训练模式。贯彻“体教联手、市县联动”方针,充分发挥县级体育教育资源优势,部分市队采取县办、校办等训练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省赛中金牌贡献率达40%以上。五是创新体校改革。部分县区实现了资源整合,在全县体育基础较好的中小学设置训练基地,坚持体校和学校教育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部署、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打造竞技人才培养输送基地,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组织“六项活动”,着眼学生健康提升
一是联合市教育局全面部署“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开展,积极督导各县市区广泛开展活动,大力推动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水平,近年来,共组织主题活动1595场次、参与人数142.1万人次,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联合市教育局连续十四年组织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七个常规项目,今年又新增手球、橄榄球项目,市体育局共投入经费1327万元,参与学生3万余人次。联赛从无到有,项目从少到多,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品牌赛事,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文明、健康、活泼的体育活动参与平台和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三是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普及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健康素质和生存技能,近年来,市体育局共投入762.4万元,免费培训学生5.2万人,深受中小学生、学校及家长的欢迎,我市溺水事件直线下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四是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联合市教育局创建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50所,每年联合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考核成绩好的学校进行器材或经费扶持,市体育局先后共投入420万元,进一步调动学校对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积极性。五是组织全运、省运冠军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让全运、省运冠军和学生面对面,通过讲述冠军故事、近距离交流,传播体育精神、传授体育技能,激励学生们以体育冠军为榜样,发扬拼搏向上的精神;冠军运动员现场指导学生技术动作,互动交流,以体育人,以体育心,激发了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六是选派体校高水平教练员配合市教育局进学校,从竞技体育训练的角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科目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学校体育教师在训练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了共同探讨,让科学有效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走进校园,形成了体教融合、资源共用、优势互补、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叠加效应。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我们将作进一步研究,认真采纳并予以落实。下步,我们将以体教融合为抓手,针对《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定期研究措施,推进工作开展。建设特色学校,夯实体育后备基础;整合体教资源,广泛组织交流活动;健全赛事体系,促进三级联赛开展。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积极申请将该工作纳入市对县考核范围;压实主体责任,细化融合措施,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政策落实落地;构建教学体系规范、竞赛体系完备、训练构架完整、人才渠道畅通、保障机制健全的体教融合新格局,带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济宁市体育局

2024年9月19日